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陈和秋 通讯员徐超 阮佳丽)4月24日,由浙江宁波公安主导的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在宁波北仑揭牌成立,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检察院、法院、海关等多部门进驻,共同探索“企业吹哨、政府报到,部门吹哨、联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档升级。
据悉,作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市、强市,宁波2023年规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汽车产值46.7%。全市现有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5000家,其中不乏上市企业、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宁波公安锚定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机制,完善行刑衔接制度,组建知识产权警官团队,开发商业机密预警感知平台,依法严打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
据介绍,在长期资金市场、要素保障、科学技术实力竞争更激烈的新形势下,针对个别新能源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防范体系不健全,宁波公安牵头成立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探索“企业吹哨、政府报到,部门吹哨、联动部门报到”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检察院、法院、海关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等资源,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此外,该中心会同市知识产权中心、检察机关、法院、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关、律所协会等机构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延伸机制,整合出口白名单企业申报、共享法庭、知产申请、快速预审、调查取证、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等多部门职能,并推出“商业机密侵权维权费用补偿保险”,进一步缩短知识产权备案和申报时间,实现3-6个月内发明专利就可以获得授权。
据了解,此前,为探索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宁波公安组建知识产权打击队、知识产权服务队、知识产权专家队三支队伍,搭建线下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和线上宁波市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系统两个平台,并与企业组织结对。坚持“防在先、防为要”理念,积极探索推广商业机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系统,加大安全宣传防范工作力度,主动靠前为企业组织“体检式”“精准化”服务,提升公司防范被侵害能力。2023年11月,宁波公安在北仑区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刑事一体化保护工作新机制,累计为100余家汽车零部件规上公司进行商密、网络安全“体检”,形成“风险感知预警推送帮扶整改”的风险防控闭环体系,实现备案企业“零侵害、零发案、零受损”,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持续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云平台,设立知产监测、快速申报、安全体检、增值服务、部门联处、知产课堂六大模块,努力帮企业打造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健康体系,全面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高地。”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副局长瞿波表示。